Clear The Air News Blog Rotating Header Image

第三跑道 觸礁

Description: http://news.mingpao.com/20120617/ua__17PV016_.jpg

http://news.mingpao.com/20120617/uae1.htm

通識導賞﹕第三跑道 觸礁!

【明報專訊】香港歷來最貴單一工程項目、也涉及歷來最大範圍填海的機場第三跑道,上周罕有地在程序開展之初的環評框架諮詢中已無法過關,包括多個環保團體在內的209份公眾意見,狠批機管局提交的工程項目簡介粗疏,各項有關海洋生態、空氣質素及噪音影響的資料或缺漏或刻意淡化;候任特首梁振英的環保政策智囊、前天文台長林超英連日公開撰文反對項目,開宗明義提出「增長不是至高無上的指導原則」,環保署亦發信要求機管局根據《環評條例》提交附加資料,然後再重新諮詢。

工程項目處於環評諮詢的階段,社會的討論固然都集中在興建第三跑道的環境影響;然而,政府一直刻意將民間反對聲音簡化為一群「環保分子」與經濟發展的對立,本報訪問了一位有20年駕駛香港民航機經驗的機師,事實上,興建第三跑道卻是專業界別都質疑是技術上不可行、或至少是經濟效益不高的方案。

到底香港「航運樞紐」的地位是否及為何岌岌可危?

第三跑道的建與不建,支持與反對者的理據各是什麼?

1. 增長不合比例 新跑道服侍富豪?

政府多番強調現行機場的客運力接近飽和,興建第三跑道刻不容緩,IATA顧問報告的增長預測,是機管局用以推廣第三跑道的主要依據。然而,從表中可見,現時赤角機場的雙跑道設計,客貨運量尚未飽和,要滿足2030年的預測需求亦相去不遠。

林超英的文章則指出,與1992年原設計容量相較,2030年的增長預測是不合比例,「人次增加約一成,貨運量稍減,架次卻增加超過五成」,「現在的世界趨勢是民航機的載客量愈來愈大,按道理客量增加一成,架次不會增加逾一成」,推測飛機升降架次不合比例大增五成,很可能源自載客量極少的私人飛機,新跑道將主要由富人及特權階級享用。

對此,機管局回應指1992年時的估計基礎,是假設84%的航班是載客量逾300人的寬體飛機,然而,近年航空公司多開拓使用窄體機的、來往二三線城市的航線,航班平均載客量只約200人,2010年寬體飛機比例只有67%;貨運方面,業界亦有以中型貨機代替寬體貨機的趨向,因此預測將來的架次增長比客貨運量增幅較大。

2. 空牆阻隔 開放空域才是重點

比較2010年數字及原設計容量,現時的客運量只使用了近六成、貨運量更只用了不足一半。原來赤角機場設計時,機場島中央預留大片空地興建一幢X型大樓,以應付客流量增長,但這大樓現時還未興建,新規劃卻沒考慮先用盡現有設計,而是想再次大規模填海造地加建跑道。

另一方面則是多年來都磋商無果的空域問題。由於解放軍的空域限制,現時航班進出香港,只有一個進場點及一個離場點,而且飛機要先在香港上空盤旋爬升至15000呎以上,才能進入中國領空,儼如一堵無形的「空牆」。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曾撰文指出,英國希斯路機場亦是雙跑道,但因有8個進場及離場點,故航班升降量可以是香港的兩倍。可見要提升機場吞吐量,中方是否肯開放空域才是重點;而另一份機管局委託英國NATS提供的顧問報告亦明言,若中方不放寬空域限制,即使建了第三條跑道,亦不會帶來任何的運力增長。

3. 地勢所限 跑道永遠做後備?!

第三跑道方案公佈以來,不少航空業界人士均指出新跑道可能花費巨資但得物無所用。已駕駛香港航班逾20年的機師JanBochenski接受訪問時解釋,香港受地形限制,赤角有多山圍繞,本已非建機場的理想選址;而飛機與地面(或峰頂)需至少保持1000呎的垂直距離,如圖中所示,從第三跑道起飛,飛機未有足夠時間爬升至安全高度便會到達大帽山,此路線根本不符國際航空的標準。現時各山峰之間只夠容許一條起飛與另一條降落的路線。因此再建第三、四、五條跑道,都只能同時使用其中兩條。

此外,飛機降落時若太接近前機、遇有氣流、看不清跑道等情,無法順利降落,便要往前U turn再回來,但第三跑道西北方已接近深圳的空中邊界,一旦降落失敗,航機將沒有足夠的空間轉彎。「第三條跑道永遠只能作為一條後備跑道,或者用來停泊飛機的停放場!」

Jan指出,現時香港上空滿是繁忙的飛機在兜圈,每次起飛和降落都要兜20分鐘,每次兜圈每架機用600公升燃油,既浪費燃油也增加污染;同時,空域限制也令本地的航空交通指揮混亂。「全歐洲的航空交通都由荷蘭的指揮中心協調,航機到達前數小時,機場已經知道,可以因應地面情指示航機加速或減慢,調節抵達時間。但往香港航班在中國領空時,通訊和指揮都受限制,指揮中心在航機抵港前3分鐘才能協調,以致經常擠塞,常常在最後關頭突然要轉向和更改路線。只要空域限制放寬,航空交通更有效率,升降架次已即時可以增加一至兩成。」

4. 機管局刻意淡化填海規模!!

興建第三跑道是香港歷來涉及最大範圍的填海工程,但看機管局的諮詢文件完全不覺,因文件隱去屯門的海岸線。林超英指出,其實興建赤角機場時,機場島的填海工程已將屯門與東涌之間的海面闊度收窄近半,幾乎黏連沙洲,再填海建第三條跑道,海面寬度便剩下原來約四分之一,屯門、大嶼山及深井之間的三角形海面幾成「內海」,水流將顯著下降,難以帶走污染物,沿岸居民都會受影響;本已密集的海上交通包括不同航線的渡輪,將擠得更迫更危險,也嚴重威脅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環境。

5. 港深機鐵 送走優勢?!

現時珠三角的廣州、深圳、珠海、澳門多個機場幾成惡性競爭之局,各地紛紛爭取建更多跑道、開更多航線,但空域繁忙各不相讓,航班經常延誤。數年前已開始討論的港深機鐵(正名為「港深西部快速軌道」),最近結合在《鐵路發展策略2000》(檢討及修訂)裏提交作公眾諮詢,建議以跨境鐵路接駁赤角機場及深圳寶安機場,車程只需20多分鐘,用意是日後由深圳主攻國內航班,香港集中做國際航線。

然而該鐵路的深圳段造價為104億元人民幣,而香港段則要413億元人民幣,竟比廣深港高鐵還貴!到底是雙贏的互補合作,還是香港付鈔把本地航空業的優勢拱手相讓,可能要留待另一場討論。顯而易見的是,本地航運交通流量將在這種「深港融合」的趨勢下出現眾多變數,加上全球金融危機對客貨運需求的影響,機管局現時提出的2030年增長預測卻未見有充份考慮。

文 林茵

圖 「機場發展關注網絡」、林超英博客(草雲居)及政府諮詢文件

編輯 陳嘉文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